6
在一个安息日,耶稣和门徒经过一片麦田,他的门徒摘下麦穗,用手搓着吃下。* 有几个法利赛人质问耶稣:“你们怎么能这样呢?安息日不允许这样做。”
耶稣答道:“大卫和随从在饥饿时所做的事情,你没有读过吗? 他难道不是走进上帝的神庙,吃了圣饼,还把它分给他的随从?这饼只有祭司才能吃。”
他又对他们说:“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”
在另外一个安息日,耶稣走进会堂布道,那里有个人右手有残疾。 宗教老师和法利赛人想看看耶稣会不会在安息日治病,希望找到借口控告他。
耶稣知道他们的想法,就对手残疾的人说:“起来吧,站在大家的面前!”那人就起身站在那里。
然后耶稣转身对他们说:“问你们一个问题:在安息日做什么才对?是拯救生命,还是害人性命?”
10 他环视周围众人,然后对那个男人说:“伸出你的手来!”那人把手一伸,手就复原了。 11 但宗教老师和法利赛人却勃然大怒,商量着怎样对付耶稣。
12 不久之后的一天,耶稣到山上去祷告,他整晚待在那里,向上帝祷告。 13 天亮之后,他把跟随他的人叫来,从中挑选了十二人,称他们为十二门徒,他们分别是: 14 西门(耶稣又称他为彼得)和他弟弟安得烈,以及雅各、约翰、腓力、巴多罗迈、 15 马太、多马、亚勒腓的儿子雅各、激进派西门、 16 雅各的儿子犹大和出卖主的加略人犹大。
17 耶稣和十二门徒下了山,站在一处平坦的地方,一大群信众和他的门徒都聚在这里,还有很多人从犹太全地、耶路撒冷和推罗以及西顿海边赶来,听耶稣讲道,也希望耶稣把他们的疾病医好。 18 那些被恶灵附体之人也痊愈了。 19 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触摸他,因为他身上传递出一股力量,可以治愈众人。
20 耶稣看着门徒,对他们说: 21 “你们贫穷之人有福了,因为上帝之国是你们的。你们饥饿之人有福了,因为你们会吃饱。你们哀哭之人有福了,因为你们将开怀大笑。
22 如果因为我是人子的缘故,你们被憎恨、排斥、羞辱和诅咒,你们就有福了。 23 当那一天到来,欢喜吧,快乐地跳跃吧,因为你们在天堂获得了慷慨的赏赐,别忘了,他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对待先知的。
24 但你们富有之人有祸了,因为你们已经得了奖励。 25 你们饱足之人有祸了,因为你们将面临饥饿。你们正在欢笑的人有祸了,因为你们将要痛哭哀嚎。 26 你们受众人夸赞之人有祸了,别忘了,你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夸赞假先知。
27 但我想告诉那些聆听之人:要爱你们的敌人,善待憎恨你们的人。 28 如果有人咒诅你,要为他们祝福;如果有人凌辱你,要为他们祷告; 29 有人打你一边的脸,转过另一边脸给他打;有人如果拿你的外衣,连里面的衣服也送给他。 30 别人想要你的东西,就给他;有人拿去你的东西,不必再要回来。 31 想要其他人如何对待你们,你们就应当如何对待其他人。
32 如果只爱那些爱你的人,你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同呢?罪人也爱那些爱他们的人。 33 如果只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,你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同呢?罪人也会这样做。 34 如果你借人钱财,又指望别人偿还,你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同呢?罪人借钱给其他罪人,也会要求如数归还。 35 不能这样:要爱你们的敌人,善待他们。借出去的东西不要指望偿还,这样你们才能获得巨大恩赐。你们会成为至高上帝的儿子,因为上帝也会善待不懂得感恩之人和恶人。 36 你们要仁慈,就像你们天父一样仁慈。
37 不可评判他人, 否则你也会被他人评判;不可决定他人的罪,否则你也会被定罪;饶恕他人,就会被人饶恕; 38 要给予,才会有慷慨回报,而且是加倍的回报。在衡量应该给你多少时,会将其压实,以便可以添加更多,能从顶部溢出,倒在你的腿上!因为你付出多少将决定你得到多少。”§
39 耶稣又讲了一个比喻:“盲人怎能给盲人领路呢?两个人不都会掉在坑里吗? 40 信徒的知识怎能多于老师?只有他们学会了所有知识,才能和老师一样。 41 为什么你看得见兄弟眼中的灰尘,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木头? 42 你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木头,怎能对你的兄弟说:‘兄弟,让我来把你眼中的灰尘取走’?这是伪君子的行为!要先拿走自己眼中的木头,才能看得清楚,才能取走兄弟眼中的灰尘。
43 因为好树不能结坏果,坏树不能结好果。 44 你可以根据果子识别树木,不能从荆棘上采无花果,也不能从蒺藜中摘葡萄。 45 良善之人因为心存善念而做善事,邪恶之人因为心存恶念而做坏事。因为心中所念,口中必言。
46 为什么你们称我‘主啊!主啊!’却不遵行我的吩咐? 47 让我举个例子:有一个人来到我面前,他听了我的指引并照做。 48 这人就像在建造房屋,深挖地基,把地基建在牢固的岩石上。大水泛滥时,湍流冲刷房屋也不能让它倒塌,因为它建造得很牢固。 49 但听到我的教导却不遵守,就好比在沙子上建屋,没有根基,急流一冲就会倒塌,彻底毁坏。”
 
* 6:1 把谷壳从谷粒上搓下来。法利赛人经常也这么做,这种工作叫做打谷。 6:23 隐喻之意。又见第 26 句。 6:37 或“批评。” § 6:38 或“你衡量给予他人的方法,也会用来衡量你的所得。”